山东应该换省会么?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646-山东的省会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棉花
山东省会济南似乎一直是被各方挤兑的对象。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的舆论,在看到青岛、烟台等地的强势的经济表现之后,对比济南的默默无闻,都不免发出一声叹息。而山东之外的人,有可能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济南才是这个大省的省会。
济南和青岛的关系
有些像他北边的邻居沈阳和大连
但只要山东这个省份的地理概念不变,选择济南当省会其实还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样一座弱势省会的存在,必然有其特殊的原因。
山东三国演义
对山东内部地缘格局塑造作用最大的地理单元,是著名的泰沂山脉。这座马蹄形的山脉,位于现代山东的正中央,让山东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正好位于山脉的周边。再加上一些河流的阻隔,差不多就把山东划分成了三个主要的部分。
山东丘陵站在中间
把山东分为了西北、西南、胶东三大区域
这个地理区分在政治上最明显的时代,还要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山东地区。由周王室的大功臣姜子牙后代执掌的齐国、周公后代统治的鲁国、和东夷蛮族活动的胶东地区,是那个时候山东最重要的地理单元。放在现代,这也正是山东最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鲁西北、鲁西南和胶东。
战国七雄,各有各必须克服的难关
如秦必须拿下魏国控制的河东
而齐必须吞并丘陵对面的鲁国
而齐国、鲁国和东夷人所选择的都城,也正好能够用来反应山东这三个地区的地缘中心。
齐国故都是临淄,大概位置是今天的淄博市北。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都城,齐国人有着自己的考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临淄正好位于齐国势力范围的中心。按照地理中心的定位去选择中心城市,在一个平原地区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
...分割山东的长城
而鲁国的首都,也是今天在山东省对外宣传的时候经常被拿出来说事的城市,是曲阜。观察鲁国的势力范围,会发现曲阜也正好位于鲁西南的中心。
曲阜正南门清乾隆皇帝御笔"万仞宫墙"
曲阜和临淄这两座城市的连线中点,也正是春秋时期重要的人造地缘分割线——齐鲁长城。当然,齐鲁长城尽管是由政治划分而人造的设施,却并非没有自己的自然地理基础。
而今天山东的东部,则是另一片天地。已经奄有四海的周王朝,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控制山东。他们只是把东夷人赶到了胶东半岛上,而无法尽数消灭,或者将其快速汉化。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要将能征善战的姜太公后裔和代表王室权威的周公后裔分封在山东西部的原因。周王室希望这两家能够凭借军事能力和王室正统弹压距离最近的蛮夷部落。
初来乍到的齐鲁
在山东地界上也只能算不大不小的势力
来自中央之国的教化,并非完全没有起到作用。在山东东部的这些蛮夷,也因为地理距离上的亲疏远近而产生了一些割裂。最靠近鲁国的沂水、沭河流域,就出现了有明显汉化痕迹的莒国。虽然接受周礼还不完全,但作为一个新兴的分封国,这里毕竟还是和真正的蛮夷有了一些区别。
一山之隔
鲁南的泗水、沂水、沭水与淮河一道
组成了另一个江河世界
而再往东部去,就是真正的东夷地盘了。对于当时的中原诸侯国和周天子来说,这些人和北方的夷狄没有任何区别,他们占有的土地也并非中央王朝感兴趣的。这些夷人部族中比较重要的有莱国,他们的行政中心是今天潍坊市的昌乐县。这说明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统治山东东部最合适的地理中心是潍坊。考虑到当时的航海技术非常简陋,将中心选在这样一个偏内陆的地区也是合理的。
齐鲁两国打得火热
东边的不知什么人已经顾不上了
济南的脱颖而出
可以被细分成三个部分,乃至四个部分的山东,如果按照地缘和文化属性进行简单的划分,则可以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这一点,在沿袭了宋朝行政区划的金朝体现得最为明显。
现代的山东在金朝被分为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两部分。山东东路的范围大致上就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加上东夷人的地盘。金人为山东东路选择的首府是益都府,也就是今天的青州市。从地理位置上看,还是简单粗暴地位于整个行政区划的中间地带。
山东西路则主要是鲁国加上今天江苏北部的一些地区,首府是东平府,也就是水浒里风流双枪将董平上班的地方,大概在今天泰安东平县,在山东西路的中间偏北的位置。可见,在山东这样平原占大头的地区,统治者在选择中心城市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那些在地理上就位于中心的地方。
金朝这个划分方式是真的迷
但这是山东在内部分裂时期的中心划分。一旦山东统合成了一个概念,那么问题就变得棘手起来了。
由于泰沂山脉位于整个山东的正中心,如果要沿袭过去的选择方法,那么省城就会跑到山里。以泰沂山脉险峻的山势来说,这显然不会是一个好选择。
当然,潍坊勉强可以算作是山东的中心。在明朝之前,山东的行政中心长期停留在青州,就是这个原因。
提到青州,很多人会想到东汉十三州
其实山东+淮海地区,就占了其中的四个州
但正如东夷人也把自己的行政中心选在了靠近陆地而非山海之间一样,在航海技术不发达、海洋经济重要性远不如农业经济的古代,中央王朝的统治者们也不希望山东的行政中心是对海洋友好的。他们希望在山脉西侧选择一个行政中心,使其能够更好地管理农业用地。
那么位于过去齐国故地和鲁国故地中间的平原城市济南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济南是这么折中出来的么...
其实站在地方的立场上,把济南作为行政中心也有很大的好处。有三个关键性的因素,让古代的山东地方官也希望把济南作为自己的首府。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偏西北的济南靠近全国的行政中心。明朝迁都北京之后,鲁西北在山东内部的重要性得到了提高,济南位于这个区域,当然也变得重要起来。地方长官不仅能够更好地得到来自中央的指示,表现得好也更容易得到朝廷的重视。
自从鸟皇帝的御驾搬到了北京
鲁西北的好汉们纷纷选择加入官军队伍
第二个原因是京杭运河。虽然大运河不经过济南,但大运河山东段是进入京城前最重要的一段,商贸往来非常繁密。在靠近大运河的济南,便于地方官管理这条中国南北经济的大动脉——当然最重要的是便于收税。
这一带的水路颇为复杂
而黄河的南北改道又极大影响了
大运河南北运输的路线
济南离得稍远,反而免于水患
第三个原因是便于参与黄河流域控制权的竞争。山东人从齐国时代,就致力于将影响力扩散到华北平原,因此与赵国有过很多不愉快的摩擦。等到了明朝,华北平原上的大陆泽彻底淤塞成为了农田,华北的农业经济潜力进一步提高,对山东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定首府在鲁西北,也有利于维护山东的地方利益。
黄河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
在河北、鲁西北频繁变动
一边造陆一边造黄泛区
并且还把济水给吃了
济南,于是从明朝之后,正式成为了山东的行政中心,一直绵延至今。
海权青岛 陆权济南
青岛和烟台为代表的胶东崛起,得益于中国东部海洋经济的开启,或者说得益于殖民者的开发。良好的港口条件,和由此必然带来的实体与金融产业配套,让胶东拥有了强大的经济潜力,并在近年来良性循环,逐步压制了鲁西。烟台的经济总量甚至都超过了济南,让这个省会老大哥好没面子。
明信片:德国胶澳总督府
但这并非百年前的古人所能够预料,甚至也不是那时候的统治者愿意看到的。尽全力扶持济南,在那个时候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政治正确,也是限制胶东的一种方法。这一点,又为济南的省会身份续了很久的命。
这其中的标志,是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
正在修建中的津浦铁路黄河大桥
津浦铁路虽然是晚清政府向英国和德国贷款借人建设的,但毕竟是主权在华的铁路,对于当时中国的南北交通运输和国防安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一条铁路在当时还要面对从天津到上海的海上贸易通道挑战,因此能起到的经济作用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
但毕竟这一条铁路的过境,给了原本为控制农业经济而生的济南以商贸系统升级的空间。在中国行政中心具有巨大经济吸引力的大背景下,济南凭借这条津浦铁路快速发展了自己的工商业,很快成为了山东华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城市。
如今沟通黄河南北的大桥可就不止一座了
清政府也对济南这座城市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成为抵御盘踞在胶东,乃至辽东的列强影响力的前沿。而济南也确实起到了这个作用,其重要性历经民国和新中国而没有动摇。
但济南毕竟是一个很明显的陆权时代产物。在中国全面接入世界海洋贸易体系之后,经济腹地主要集中在鲁西和河北河南农业经济区的济南,在与青岛的竞争中全面落于下风,影响力也大不如前。甚至出现了“中国青岛,山东济南”的尴尬现象。
省内竞争激烈啊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经济表现从来也不是地区政治中心的唯一选择标准。在被泰沂山脉割裂成好几块的山东,济南仍然是各个板块最好的中间地带,对于统合山东的地域认同、中和山东内部的文化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铁路网络逐渐成形、陆权重要性重新回升的当代,济南偏向大陆的地理位置,也使之仍然保持着维系铁路和公路中心的作用。
好歹是个枢纽
在可见的未来,济南作为山东行政和文化中心的位置,仍然不会有什么变化。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